南方公益联盟秘书处
2009年5月12日,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,《南方日报》开创“南方公益”周刊,这是“南方公益”的亮相。
2010年5月21日,南方日报携手广东移动、美的集团、阿里巴巴集团等企业组建南方公益联盟,立志在南方的天空书写大爱与真诚。
从此,“南方公益”走上了一条有爱亦有志,有希望亦有力量,有付出更有收获的公益之路。在2011年,一系列踏实、丰富、创新的作为,让“南方公益”迈上了一个新台阶。
“幸福厨房”、“影动南方”、“绿苗行动”等五大公益活动,让“南方公益”一路播撒下爱的种子。
“南方公益联盟”成员不断扩容,让“南方公益”一路收获更多朋友。
“南方公益志愿者服务队”成立,让“南方公益”一路得到更多支持。
南方报网公益频道上线,“南方公益”微博开通,标志着“南方公益”开始新媒体时代的公益传播。
这是“南方公益联盟”践行公益理念、履行社会责任历程中的一些重要足印。在2011年,“南方公益联盟”以公益报道带动公益行动,以公益活动践行公益理念,以媒体平台聚合社会资源,“三位一体”的公益发展策略不仅为“南方公益”塑造了发展路径,也给广东的公益事业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有效参考样本。
五大活动:勉力扶助弱势群体,公益助建幸福广东
在中国公益慈善“狂飙突进”的2011年,媒体的表现着实可圈可点。
一方面,在以“郭美美事件”、“卢美美事件”、“质疑陈光标”等为代表的中国慈善“不信任案”中,媒体的深入调查与网民的质疑形成合力,有力推进了事态进展,为中国公益慈善走向透明使出了强劲魄力。
另一方面,在以“免费午餐”“随手拍照解救被拐儿童”等为代表的公益行动之中,媒体人携天然的传播力、公信力和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强势介入,深度参与,在短时间内打开项目推进新局面,成为中国公益慈善行动领域的一匹黑马。
如果说前者的作用在于破除积弊、改造传统,后者的意义则在于身先士卒、谱写新章。这是在以微博为引领的新媒体时代之下,媒体公益参与的两大维度。是热心冷眼、秉笔疾书,还是身体力行、一马当先,媒体以及媒体人都面临选择,而《南方日报》“南方公益”的选择是既做社会公益发展的记录者,也义不容辞地做一名社会责任的担当者和推动者。
在2011年,“南方公益”的五大活动,诠释了我们对于媒体社会责任的理解。
首先,“南方公益”的公益活动致力于勉力帮扶弱势群体,切实解决社会问题。
“我们自己会做饭,我们只是需要一间厨房。”清远市阳山县阳城镇香港幸福小学的孩子们的朴素心愿,促成了今年5月南方公益“幸福厨房”计划的诞生。
冷饭菜、玉米糊,这就是他们的午餐。很难想象,在以富庶著称的广东省,同样存在那么多中午在学校吃不上热饭菜的孩子。
为因地制宜地解决边远贫困地区学生午餐问题,《南方日报》联合“南方公益联盟”企业发起“幸福厨房”计划。与“免费午餐”等计划不同的是,“幸福厨房”计划致力于帮助广东省范围内的贫困中小学搭建厨房、改善午餐硬件条件,以解决偏远地区学校学生“吃午饭难”问题。
7月,“幸福厨房”成为“珠江公益节”推荐项目之一。8月,“幸福厨房”获得400余万元资金及物资对接,“南方公益”派出多路记者前往全省各地调查边远贫困地区学生午餐状况,并通过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专家的解读,揭示改善学生营养对于长效扶贫的深远意义。10月,广东省首批十间“幸福厨房”建成,并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。11月,“幸福厨房”正式走出广东,走进贵州,开始向全国范围内输送广东“幸福力”。
几乎与“幸福厨房”同时,致力于给广东百余所儿童福利机构中超过10000名孤残儿童给予呵护的南方公益“绿苗计划”也在广东展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