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先生说,他小孩今年12岁,本想带他来捐款,但由于因为功课繁忙只好作罢。他希望报社能组织家长带着孩子,和农村孩子同吃同住,体验一下当地孩子的艰苦生活。同时,城市的孩子还能为当地孩子送去文具和玩具。
李先生的想法,得到了一些家长的认可。“有时候想带孩子去农村看看,却苦于没有合适的机会。”市民朱女士说,她偶尔也带孩子去乡下看,可大多是一帮人吃个“农家饭”就回来了。如果报社能组织一群家长和孩子,这对于孩子的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。
把“希望厨房”当做“爱心课堂”的,还有打来电话的刘先生。“我能和你们约个时间,带小孩去报社捐款吗?”刘先生在电话中介绍说,他小孩是南宁市民主路小学的学生,希望在最近两天专门带孩子去报社捐款,“孩子的爱心,得从小培养,有父母身体力行”。
“同在一片蓝天下,农村孩子走出大山太不容易了。”林女士打来电话,表示愿意为“希望厨房”捐出600元,寓意农村孩子成长“大顺大利”。林女士解释说,她从小在农村长大,深刻地体会到了农村孩子的艰难,吃的是“一碗玉米糊,就点咸菜”,几乎没穿过两件新衣服,都是“大姐穿了二姐穿,一摞传下来的”。
除了捐钱外,一些热心市民也打来电话,表示愿意为“希望厨房”活动奉献自己的一份力。邱先生是本报的忠实读者,也一直热衷于参加本报组织的公益活动。“去年‘爱心字典’活动,我还开车送了好几趟呢。”邱先生说,今年他愿意继续奉献自己的城市越野车,志愿当“希望厨房”活动的车夫。
“您尾号0996卡收入700元”“您尾号0996卡收入200元”……没有语言的沟通,却有坚定的信任,昨日仍有不少热心市民,采取了这种低调的捐赠方式献爱心。在此,本报特别向这些默默无闻做公益的爱心人士表达敬意。
免责声明: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,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友情提醒:为保障您的利益,降低您的风险,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