璧山县鹿鸣小学校长邓辉武,近期一直为学校厨房的事儿犯愁。今秋开学后,璧山全部中小学校的食堂放弃外包,由学校实行零利润管理。
厨房设施太差,校长头疼
11月7日上午11点半,鹿鸣小学校长邓辉武早早来到食堂,一二年级的孩子们已经陆续开始用午餐。午餐的菜谱贴在墙上,有芋头、豆腐、南瓜汤和白菜炒肉。厨师王长文说,因为设备和人手有限,无法做出更多的菜品。
由于配餐间和洗碗间没有分开,鹿鸣小学的厨房被相关部门责令限期整改。“地上必须是瓷砖,而且要上墙。”邓辉武说,消毒柜已经坏了,还没来得及更换。“这个月25日前就要整改完成。”
上午11点50分,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下课了,全都涌进食堂。由于担心做好的菜凉了,厨师王长文都是算好时间,提前一两分钟上菜,还得将孩子们分成几批吃饭。“进入冬季后,在学校吃午饭的学生会增加到170多人。”但如何更好的给菜保温,让王长文非常头疼。
厨房硬件更新,学生满意
与此同时,几公里外的狮子小学。学生们下课后不慌不忙来到食堂,每人手中都拿着一张饭卡,排队领了饭盒后,开始依次在装着热菜的窗口前点菜。
厨师陈顺华很轻松,但这种轻松的日子也才过了不到一周。“上个月30日,厨房的整套设备全部到位,连夜安装调试,第2天就投入使用了。”陈顺华说的这套厨房设备,包括蒸饭机、消毒柜、冰柜、分类水池、保温池、和面机等。
厨房硬件的更新,让陈顺华每天能多做两三个菜,“让学生有更多选择,营养搭配也更合理。”最让陈顺华满意的是学生随时来都能吃上热菜和热饭,
在狮子小学的厨房中,7只小碗里盛放着当天中午的菜品。陈顺华说,这是按照要求,保留的样菜。“要保存24小时,直到第二天中午。”陈顺华说,保留样菜是为了确保食品安全。“一旦出了问题,有源可查。”
公益活动让农村学生受益
重庆晨报记者在我市部分农村学校的采访中发现,越来越多的孩子选择在学校用午餐,但学校的厨房设施设备,仍然停留在很低的水平。虽然学校的老师们,都用尽各种办法,确保午餐的卫生安全。但受条件所限,菜品搭配是否合理,是否有足够营养,很难顾及。
为了真正了解农村小学孩子们的营状况和营养需求,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(简称“关工委”)和安利公益基金会,联合发起“春苗营养厨房”公益活动。3 年之内,基金会将在全国的10个省区,建设1000所春苗营养厨房,这是目前国内规模、覆盖范围最广的公益组织操作的留守儿童营养改善项目,狮子小学就是其中受益的学校之一。
而除了向符合条件的学校提供标准的厨房设备外,厨房管理员(厨师和帮厨)的培训,也将是“春苗营养厨房”项目中重要的内容。